考一个专业
读两所大学
这样的机会还不抓紧了解一下
▼▼
法学+英语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设置的“法学+英语联合学士学位项目”旨在培养高端涉外法治人才。该项目于2021年开始招生,实行特殊的培养方案,分别在两校完成主要的法学和英语课程教学任务,采用“1+1+1+1”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在学籍所在学校学习,第二学年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第三学年集中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回学籍所在学校学习。符合两校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联合学士学位。
国际新闻与传播+西班牙语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共同承办,自2022年起开始联合培养。
两校分别按照招生规模向考生公布拟招收专业及人数,由各自学校负责具体招生,共同制定联合学位实施方案和培养方案。项目基本学制四年,采用“1+1+1+1”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在学籍所在学校学习,第二学年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第三学年集中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回学籍所在学校学习。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联合学位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达到学籍所在学校的毕业要求,由学籍所在学校颁发毕业证书,联合学士学位和联合培养单位在学士学位证书上予以注明。
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项目依托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顶尖教学和科研平台,以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生物设计制造和精准医疗”为主要方向。采用“1+1+2”培养模式,分别在两校完成教学任务。如北京理工大学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学生第一学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习,第二学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第三和第四学年返回北京理工大学学习。对达到联合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且符合北京理工大学学位授予标准的学生,由北京理工大学颁发学士学位证书,中国农业大学在学士学位证书上予以注明,不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
石油工程+阿拉伯语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合申报的“石油工程+阿拉伯语”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于2023年获批,项目培养系统掌握工学基础知识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具备阿拉伯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协调能力,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和深厚家国情怀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项目培养模式为“双校区+国际交流”模式,学制为4年。学生第1-2学期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习石油工程专业相关必修课程;第3-5学期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阿拉伯语专业必修课;第6学期赴阿联酋实习,近距离接触一流的国际油气合作公司;第7-8学期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习。
在培养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双方互派教师进行授课。学位证书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颁发,联合培养单位(北京语言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在证书上予以注明,不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
数字创意+人工智能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23年起,与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开展联合学士学位培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学科,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科技优势和北京电影学院浓厚的人文艺术气息,建设以“数字创意+人工智能”为专业特色,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的宽口径计算机类专业。
专业注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艺术领域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智能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数字内容的制作技术,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应用能力。
金融科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项目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科的专业优势,面向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大战略需求,采用“新工科+新文科”的创新教育模式,共同培养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强烈的使命感与担当精神、良好心理素质与合作精神,掌握扎实数学基础、现代经济金融理论、前沿计算方法、先进平台技术,熟悉金融实务操作,能够以学科交叉方式提出现代金融科技领域关键问题并具备系统性组织实施能力,能够在数字金融领域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复合型、创新型领军人才。
会员全站资源免费获取,点击查看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