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心、修身、敬祖先、孝父母、敦手足、正家室、务耕读、和族邻、择师友、维风俗

家与国

余家厅第一代余全埙(全字辈)生二子余忠铎、余忠镇;第二代(忠字辈)两兄弟共生八子,多以“垣(元)”入名;第三代(和字辈)“垣(元)”生十三子七女,其中两人幼殁。第四代(顺字辈)成长期正值风火连天的激荡年代,不少余家厅人秉持家国情怀,让各自的人生展其异彩。

芗芗老公_芗芗图片_芗怎么读

余家厅正门

在《都昌革命烈士英名录》中载录这样一行文字:余岳毓,20岁,都昌县城人,1929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9月在南昌就义。革命烈士余岳毓(1912-1930)是余家厅余伦元的次子。曾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江西匡庐中学、江西医学专科学校毕业。余岳毓学生时代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9月(农历七月十五)受国民党电椅酷刑而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革命烈士”的匾牌送到余家厅。余岳毓牺牲时未婚,以胞兄余籍方(嵩毓)长子余祝三承继为嗣。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余家厅人,还有余岳毓的堂兄余简方(1899-1971)。余简方江西省第五中学、江西公立林业专门学校求学,曾在民国时期的黎川、玉山、南丰等县政府做过小职员。1920年代经共产党人刘肩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时,由共产党人刘聘三介绍,以共产党员身份“跨党”加入国民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时任都昌县建设局局长兼国民党县政府委员的余简方,将国民党要抓捕刘肩三、刘梦松(时任临时都昌县委书记)的消息及时报告了共产党的党组织,使俩人免遭屠杀。后来地下党组织遭受破坏,余简方外出躲避,组织上认定为“自动脱党”。1947年至1961年一直在都昌县城示范小学(现县实验小学)任教,直至退休。

芗芗图片_芗怎么读_芗芗老公

余简方

芗怎么读_芗芗图片_芗芗老公

余岳毓烈士

抗日战争爆发,面对异族的入侵,余家厅人的家国情怀让人生的底色特别的凝重起来。一生从医的余连三(1927-2010)在晚年回忆叔曾祖父余忠镇抗日时“威逐伪兵”的一个故事。1943年深秋的一天傍晚,16岁的余连三正同余家厅的兄弟姐妹们端着碗吃晚饭,顽皮的孩子们不时传来打闹声。突然从余家厅西耳门闯进两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吓得孩童们目瞪口呆。荷枪的士兵气势汹汹地对在场的大人余健(余连三七叔父)说:“你家要送200斤大米到部队!”余健回话:“兵荒马乱的年月,哪里交得出大米?”兵士不由分说取出绳索要抓绑余健。当兵的抓人的消息传到了在后厅休息的余忠镇口中,是年老人已有85岁高龄,他让服侍他的晚辈背着他来到事发的中厅,厉声对那两个士兵喝斥:“你们是哪一部队的?”两个士兵实际上是星子县伪政府中队逃往都昌的散兵,面对余忠镇老人的气势,胆怯地回答:“我们是游击队的。”余忠镇高声骂着:“你们好大的狗胆,不去打日本鬼子,倒欺负起老百姓来了。余家厅人都聚拢来,将这两个狗崽子绑了,抬去县衙门论理!”两个伪兵仓皇而逃,余家厅免受侵扰。余忠镇护犊情深,抗战期间他整日端坐在中厅,要是有日本兵进余家厅滋事,他拿根拐棍,敲出着面前的洋铝皮桶,以此发出警报,让后厅的晚辈贴墙躲在谷仓后。

芗芗老公_芗芗图片_芗怎么读

余连三余家厅纪事书法作品

余家厅第三代余墨香在1939年写过《锄月庐·己卯杂咏纪事》,他在是年农历正月二十三写过一篇《出西部》,以长诗的形式记载了当年逃离余家厅躲避战乱的情景。日寇轰炸都昌县城的悲惨是:“有物西北来,头角棱峥露。霹雳数声轰,霎时黑烟吐。火起光烛天,佥云烧县署。盘旋在半空, 循环极低度。计历八小时,往返经四次。投弹犹未已,忙把机枪助。墙到屋随倾,死伤不计数。”一介书生逃难途中的颠沛流离是:“天尚未至明,鸡鸣催上路。吾亦挈眷行,行人如蚁注。老扶幼者携,肩挑和背负。”“有人自城来,城空剩劫灰。连日多光顾,门扃已自开。取之谁敢禁,路热人无猜。何殊趁火劫,共悲也道哀。惟昔 廿箱书,抛弃伏尘埃。意欲去收拾,中途且徘徊。”余墨香在逃离战乱的途中,喜闻第五孙余港云降临于世,赋诗一首:“大雨滂沱暮色昏,灯前喜报竹添孙。催生忙筑中田室,托庇重资下屋村。且向菩提修善果,更从星士问灵根。顾为家园成桢干,担负加增岂足论。”就是在这样的乱世,余家厅人寄寓“桢干”,抒写着家国春秋。

芗怎么读_芗芗老公_芗芗图片

厅内新房

名师与名医

余家厅的第五代(式字辈)取名末字大多含“三(山)”字,有“三十三座山”之说。第80世顺字辈属余家厅第四代,此辈长兄为余昆毓(1892-1946),余昆毓的大儿子余任三(1917-1942)是第五代的长兄。“任三”之名的取名缘由,据说是余家厅骄子余伦元在山西初任知县,此“任”纪念叔父的任职,余任三后来随三伯父余籍方在兵站医院从医,26岁时病故。后来余策方的长子取名“连三”,还是因了余伦元“连任”知县。余家厅名师、名医辈出,在第五代得到承上启下的彰显。

芗芗老公_芗芗图片_芗怎么读

芗芗图片_芗芗老公_芗怎么读

天井上下

余港三家庭堪为“教师世家”,至今已是七代从教。从余港三往上溯四代,前三代余全埙、余忠铎、余墨香如前所述皆有为师经历,父亲余策方(1909-1941)曾任县第一小学和江西汽车修理驾驶学校教员。余港三1957年九江师范毕业后芗怎么读,一直从教,曾任北炎 中学、北山二中、县实验小学校长,都昌县教育局副局长兼县教育工会主席等职,在四十余载的教育生涯中,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少儿工作者、全省勤工俭学先进个人、全市优秀工会干部、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其妻刘织琴终生从教直至退休。长子余鸿,现任都昌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其妻杨小红在天宇小学任教;次子余育新在九江职业大学从教,是九江市九三学社执委,其妻侯建芳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任教于九江学院。余港三的孙媳妇邵远霖现任教于九江财专,成为这个家族的第七代从教人。余港三家庭百余年来教书育人,薪火相传,堪称佳话。

芗怎么读_芗芗图片_芗芗老公

芗芗图片_芗芗老公_芗怎么读

余家厅侧门

余家厅名师辈出,余忠铎、余墨芗、余培元、余简方、余俊、余健、余仁、余港三、余林三、余德英、余亚新等一代代余家厅人立德树人、桃李芬芳。据统计,现今余家厅以教师为职业的总在50人以上。

芗芗老公_芗怎么读_芗芗图片

余家厅派系图(至2002年底)

余家厅出名师,也出名医。余家厅名医第一人当属余忠镇,是为祖传源头。余氏后裔从医者不少人是读了专门的医科学校而精于医道,也有人得益于嫁入余家厅的外姓女因联姻而传医。余策方的妻子张延梅(1908-1972)娘家是从药都樟树迁至都昌的医药世家。张家与何家两代联姻,共同打造的何怡泰药店是都昌清代至民国最有品牌效应的中药堂。“东街何怡泰,西街泰森和”,而泰森和就因了“医药世家”的大闺女张延梅嫁入余家厅,让余家厅融入其间。张家二闺女、三闺女亦分别与医药世家的张家、杨家联姻。余策方、张延梅的长子余连三,少年时期就是在泰森和药店学徒,而后自行开药店、行中医,乃至终生以中医为业,获副主任药师职称,1985年江西省卫生厅授予他“中医药工作三十五年”证书,他有关于马钱子除毛、砂烫法泡制等中药论文发表。其子女有余庄新、余日新、余更新承继父业,在医疗单位一展中药调剂之长。

芗怎么读_芗芗图片_芗芗老公

余策方、张延梅夫妇肖像

余家厅人余浩(余祝三)连续三代为名医,在杏林熠熠生辉。余浩的父亲余籍方(1902-1979)省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早年任兵站医院的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江西防疫站第二防疫队队长、江西第一虐疾防治站站长,1958年调往江西寄生虫病研究所实验室主任,直至1968年退休。余籍方为江西流行病和寄生虫病专业防治作出过突出贡献。余浩出生于1930年,2020年已是九十岁高龄,生活在南昌的他是余家厅大家庭健在的最长寿者。余浩1955年毕业于第七军医大学,随后从事外科军医。1969年底转业后,先后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和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任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教授、教授。兼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委长达20年,撰写的十余篇医疗论文在权威医学刊物发表。主持的“溶石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科研项目获省科研成果三等奖、技术创新二等奖,1995年7月退休。其妻王荣国是河南安阳人,也毕业于第七军医大学,1991年10月从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岗位退休,她在高压氧治疗方面卓有建树。余浩的妹妹余桂林早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1998年底从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岗位上退休。1993年主持的“冷冻精库技术课题”被江西省卫生厅评为技术创新一等奖。她在宫腔镜临床运用方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丈夫杨伯品曾任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理疗科主任医师、教授。余浩教授的女儿余戎现供职于南昌大学二附院内分泌代谢科,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及垂体疾病等的诊断与治疗,位列主任医院、教授。余浩先生“医师之家”的荣耀,享誉省内外。

芗芗图片_芗芗老公_芗怎么读

余籍方

回望与前行

余家厅的历史已有170余年,至今已繁衍八代。余家厅承载着这个家族老一辈人心中多少温情的回忆。

芗芗图片_芗芗老公_芗怎么读

县城西街老店铺

1933年出生的秦红玉老人今年已是88岁了,她是余星垣的次子余仁的妻子,是余家厅第四代健在的唯一一位老人。秦红玉是北山铺前秦村人,7岁时父亲故去,后来母亲改嫁,9岁时孤苦伶仃的她被送至余家厅做童养媳,那时族姑婆秦美德已嫁给余籍方。秦美德也是童养媳在余家厅长大的,是她牵线介绍秦红玉到余家厅做童养媳。秦红玉原名叫秦红娥,那时余紫垣的独子余伟的妻子叫王凤娥,为了不 谐音重名,祖父余忠镇便将这个未来的孙媳妇改名“秦红玉”。秦红玉老人至今清楚地记得她到余家厅的精准时间是1942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她的生日是二月二十八,在她9岁满2个月后,她被余家请来的轿夫用官轿抬进了余家厅。当天,按习俗给进门的童养媳办了两桌酒,两个轿夫也入了席,吃酒的多是余家厅的人。中午正热闹着,且听见屋顶响起日本人的飞机轰鸣声,人们纷纷放下碗筷作奔散状。第二天,41岁的秦美德带着9岁的秦红玉随着人群躲到城郊的彭家峦。日本兵从大沔池的船上上岸,欲经东门入城,一路的烧杀抢掠。秦红玉亲眼看见一个中年妇女带着儿子,母亲中枪身亡。秦美德、秦红玉随着人群躲进一间油榨,秦美德打开大门去看余家厅的侄子余镇三在外是否安全,门开处一个日本兵的一只脚就迈进了油榨门,眼看着日本鬼子要进来搜查甚至屠杀,老天相助的是,此时门外日本兵集合的哨子吹响,这个一只脚跨了进去的日本兵闻哨即退,汇入到队列中去,屋内的人才躲过一劫。惊慌失措的人群中有人指责是秦美德开门引来了日本兵,要驱赶秦美德出油榨,秦红玉抱着姑婆哭泣,才换来同情而有一方避难立足之地。其时余家厅的人除了老弱病残,大多出外逃难了。余家厅在北山的周家山有个亲戚,很多人躲到周家山里去了。秦红玉也躲过一阵,她后来在离城十余里外的娘家铺前秦家躲日本鬼子,抗战胜利后才重回余家厅。

芗怎么读_芗芗图片_芗芗老公

秦红玉老人近照

余祝三、余桂林兄妹在时代的风云际会中后来都做了医学教授,离家再远,时光总抹不去兄妹俩回忆孩童时在余家厅度过的故里岁月。余祝三晚年回忆:“小时候,我跟连三、德三玩得最好,像亲兄弟一样。父亲把我送到乡下,我就跟娘(指秦美德)到铺前秦家,住在母舅家里帮他放牛,有饭吃,但他们的家境也不宽余。我的人生虽然大部分时光在外度过,但对余家厅很熟悉,对乡下的老俵们很有感情。”余桂林晚年回忆:“抗战时期,余家厅人的生活大都很困难,经常吃不饱饭。那时过年杀年猪,像五叔总要分块猪肉,拿碗猪血给余家厅未杀猪的户子。家境困难,过年的这碗肉是要作为菜碗吃一正月的。端上端下,以装体面,嘴馋的小孩是想不到吃的。过中秋节,五叔是开糕饼店的,总要切一块很大的月饼分给我们。我们这些小孩早就盼着过年过节的日子来到。”

芗芗老公_芗芗图片_芗怎么读

余家厅上厅

余家厅除了多名师、名医,其实糕饼业也曾风光一时。与新中国同龄的余震三年轻时就从事糕饼加工,他回忆一些余家厅往事。爷爷余紫垣民国年间在县城西街开了间很有名的“紫丰号”糕饼店,爷爷店号紧邻金街岭人黄嗣谷开的黄记钟表店。其时,余紫垣的侄子余顺模(1909—1976,字岑毓,余墨垣之子)也在西街开了一家南杂糕饼店。余震三兄妹都是在爷爷的“紫丰号”出生的。1957年爷爷的糕饼店公私合营到糕饼合作商店。余震三小学毕业后,跟着爷爷做糕饼,1964年入了县副食品公司的副食品加工厂,灵通的他弃了饼业而改做厂里开发电机的电工,与仍做着糕点的叔叔余顺模同事。

芗怎么读_芗芗图片_芗芗老公

余震三家中接受采访

余家厅的第六代传人余革新(昭字辈)从县劳动人事局纪检组长岗位上退休后,爱好摄影、书画、诗词,也热心搜集余家厅的一些历史资料。余家厅的后代人在新时代逐梦前行,各展其彩,余革新的美满家庭就是一个缩影。他的大儿子余明华(祖字辈)现在省交通厅工作。二儿子余新华在广东东莞创业,美术教育如火如荼,2015年被推举为“东莞好人”。三儿子余辰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现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一家航空制造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余革新的长孙余瑞敏(传字辈)就读于南昌航空大学,20岁的他成为余家厅第八代的年龄最大者,“头雁”展翅蓝天,放飞梦想。

芗芗老公_芗芗图片_芗怎么读

作者(右一)在采访余家厅人

瞩目未来,一代代的余家厅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创造着属于他们的美好明天。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斑驳余家厅终将消失,蝶变重生,而“备德践道”“急功好义”的家训必将赓续发扬光大。当余家厅的后人们回望家族之源,追寻家族之根时,但愿这篇采写于2020年初的余家厅纪事——《厅内厅外》(上、下)能成为一个引子,让他们作更多的生发……

文/图 汪国山

会员全站资源免费获取,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