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瑕不掩瑜”初听起来琅琅上口,似是读作”xiábùyǎnyù”,然事实上,这是一个常见的读音错误。
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成语中的”瑜”字,重新认识它的读音、本义荃怎么读,以及它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庄子·秋水》中有云:”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意思是,鱼获得了却忘了鱼竿,捕到兔子却忘了陷阱,言语只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一旦得到了言外之意便可忘掉言语本身。
而我又怎能遇到一个忘掉言语而只谈思想实质的人呢?同样,当我们看到璞玉外表的瑕疵时,更应该关注其内在的美好品质。
一、字形演变
“瑜”字在甲骨文中写作 (图片),象征美玉。
金文承袭甲骨文字形,写作 (图片)。
篆书中 (图片),将玉旁与刀旁合二为一。
隶书 (图片)形成左右结构,右侧由”玉”和”刀”二字并合而成。
楷书 (图片)定型后沿用至今。
总的来说,”瑜”字的字形演变体现了先民对美玉的崇尚,以及玉石雕琢工艺的发展。
二、字义解释
“瑜”的本义指美玉,引申为美好、贤德之人。
常见组词有:瑜亮(比喻贤能之士)、瑜伟(形容事物美好伟大)、瑜玉(比喻美好的品行)等。
成语”瑕不掩瑜”用”瑜”来比喻人的优点或事物的优良品质,意思是虽有小瑕疵,但瑕疵掩盖不了整体的良好品质。
三、诗词典故
唐代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想见时人瑜亮,千载有遗文。”
诗句赞颂当时的贤臣如管仲、晏婴的高尚品德犹如美玉般耀眼,流芳百世。”瑜亮”二字在此用来比喻贤德之士。
宋代学者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有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将山水之美寓于美酒之中,正如”瑜”字蕴藏玉石之美,可谓异曲同工。
四、字音区分
“瑜”字普通话标准读音为yú,该字为平声,韵母为ú,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其读成yǔ或yù。
而”瑕不掩瑜”中的”瑕”字则读作xiá,其同音字有”霞””狎””黠”等。”瑜”的部首为”玉”,结构为左右结构,右部为”兪”,勿与”斿”混淆。
五、文化内涵
“瑜”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古人常用”瑜”来形容人的高尚品德,如”瑜德””瑜质”等。而成语”瑕不掩瑜”更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导我们不要因小瑕疵而忽视事物的整体价值。
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只要心存善念,一点瑕疵又何妨呢?正如裂纹中跃动的光芒,人性之瑕反而更显德行之美。
在当今社会,我们或多或少都在追求完美,一旦发现瑕疵便容易灰心丧气。
其实,正视自己的不足,并用发乎内心的善意去温暖他人,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所在。
每个生命都是独特而宝贵的,就像一块块晶莹的美玉,虽有纹路裂隙,但只要内在光华四射,又怎会被表面的斑驳所掩盖呢?
结语:
“美玉微瑕,犹胜杂石”,愿这颗璞玉般真挚的心能鼓舞更多人直面人生的种种不完美,拥抱生命的点滴闪光。
让我们以”瑜”字为镜,审视生命的美好,用全新的视角去发现周围事物的价值所在。
会员全站资源免费获取,点击查看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