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面不知心下一句_知人_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_知人者智自知者明_知人知面不知心下一句

各位听友大家好!

《中华文化大讲堂》节目组诚邀您与李毅多老师一起共探《群书治要》的深邃、博大的智慧海洋,让圣贤的智慧之光照亮我们的未来之路。每周二、周五,加入我们,共同书写新的智慧篇章!

《群书治要》是我国古代治政书籍的选辑。本书撷取五帝至晋代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内容涉及领导管理学、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团队运营管理等内容,自问世以来,就是唐代最高统治者的必读书。

《论语治要》是《群书治要》的一部分,导读嘉宾李毅多老师结合多年修学实践为我们选读之,把先贤的智慧与当今的社会生活紧密关联,深入浅出,鞭辟入里,以如何为君、如何管理、如何运营、如何辨是非、判格局等为主题展开论说,为解决当代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提供良方。

学习&成长

品读正文

尊敬的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治要》。上一次我们学到了尧曰第二十中的如下章句:“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其中,我们特别深入探讨了“惠而不费”的含义。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所以关键是要了解,无论是老百姓,还是我们团队的成员,或者是我们身边的人,他们最喜爱、最需要的是什么。了解到他们的需要后,我们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为目标。这样一来,其实不需要耗费很多的钱财,就能让他们的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这可能是政策上的导向,也可能是我们相应的一些办法和措施。

今天,我们探讨的是“劳而不怨”。劳而不怨,意指劳民而不召之民怨。此事颇为不易,如何在团队中让大家勤勉工作,同时又毫无怨言,究竟该采用何种方法呢?这正是子张向孔老夫子请教的从政秘诀,也是所谓“五美”之一,即“劳而不怨”。对此,孔老夫子如此阐述:“则可劳而劳之,又谁怨?”这一解释,在上古语中又称为“使民以时”。在中国古代社会,为了推进公共建设,诸如挖沟渠、筑长城、修道路等公共设施与设备,作为国家而言,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公共设施的建设,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我曾经到泰国去旅游,当时导游就告诉我们,泰国跟中国不太一样,中国是国家政府主导修道路、修铁路,而当时泰国的很多道路还不是国家建设的,是私人建设的。所以它的路就比较少,因此路上就非常堵车。可见,不同的国家传统和对公共事业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中国这个国家比较大,要想保护这个国家,或者加强这个国家的内部交流,公共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道路、长城等建设。这个时候怎么去发动大家来建设这些公共设施呢?古人告诉的方法叫“使民以时”。就是说,当民众在需要耕地、除草、播种、收获的时候,这是农忙的时候,你不要去搞这些建设,在农闲的时候要搞这些建设,“使民以时”。这样的话,它就不会发生冲突,所以大家可以出劳力来完成国家的这些公共设施的建设工作,大家就不会有怨言了。所以这个就是一种解释了,这个解释在古代社会来讲也是非常合理的一种做法。

知人_知人知面不知心下一句_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则可劳而劳之,又谁怨?”对于“可劳而劳之”的理解,我认为关键是要辨识何为“可劳”。从现代社会的视角来看,“可劳”意味着个体既具备能力又愿意从事某项工作。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有相对不擅长的。当一个人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时,我认为那是最幸福的状态。反之,如果我有自己的长处,但这个长处没有得到发挥,反而被要求去做我不擅长的事情,那就会感到非常不适。这就像拿我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尽管我们常说不要攀比,但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比较总是不可避免。社会常常奖励优秀者,有时甚至实行末位淘汰制,那些不能胜任的人就会被淘汰。如果我被迫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去与别人擅长的领域共同工作,那我很可能无法完成任务,或者即使完成了也会感到非常疲惫,自然就会产生怨言。

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内容,即“知人善任”。我们常提及“知人善任”,中国文化中也强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个物品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但如果未能将其用在合适的位置上,它将无法发挥作用,甚至很可能变成废物。因此,我们现在经常谈论资源回收、可利用的、可再生的资源,其实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能把物品用在合适的位置上,它就可以被反复利用、重复利用,成为可利用的资源、可再生的资源。如果不能找到它合适的位置,它可能就变成了垃圾。因此,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的垃圾分类是非常有道理的。分类后,像厨余垃圾这样的,有的可以继续用来喂猪等,其处理方式可能与其他可利用的、可再生的资源不同。所以,垃圾分类其实就体现了“物尽其用”的功效。

现在还有很多利用回收的废旧物品重新生产出来的再生资源、可利用资源,这些都是非常环保的,也特别符合天道,即“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那么,从“人尽其才”的角度来讲,最关键的是要知道别人有什么才能,这个事情,我觉得还是涉及到“知人”的功夫问题了,即“知人善任”,只有了解了这个人的才能,才能善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具有身边的人所不具备的特殊本领和才能。为什么呢?因为一群人聚在一起,一定是互补的,这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一种相互融合、相互配合,然后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的团队力量,一定是这样的。

那如果没有发现,那就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有的时候到了三十多岁还干什么都不成,到了三十多岁以后,突然发现有一件事情一干就成了。还有的人,干到四十多岁,干啥都是一般般,找不到感觉。终于有一天,遇到一个好朋友,说咱俩来干这件事儿,你看你干啥事儿都干不动,咱们搞一个旁人都没有重视的,甚至认为是不发财的,我们去做一做,这个一做就钻进去了,成了专家了。

曾经我还认识一位老同志,退休了以后去画画儿,结果画的画儿非常好,画画十年还开了画展。我们这儿也有这样的一个老同志、老拳友儿,练习太极拳就到七十多了,练习太极拳练得非常好。而且不光练太极拳,现在还会写字、还会画画,字也写得好,画也画得好。很奇怪,很奇妙,七八十岁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生命的长处,这样的故事也很多。我感觉到我也是四十多岁以后,才发现了我的长处,所以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就跟我四十多岁的发现有关。

所以很多情况下,人并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那如果有人能够发现我的擅长之处,让我的擅长之处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那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感动的事情,我会非常感恩,因为遇到了贵人。什么叫贵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帮助我的人就叫贵人,其实点化我,让我的长处能够发挥出来的人才是贵人,或者说叫做伯乐。我们都自认为是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伯乐就是慧眼识英雄的人,他能发现这个人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就是每个人的千里马。那么能发现长处的人,就是伯乐。所以首先我们要做自己的伯乐,然后争取再做身边人的伯乐。比如你家里人,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你比如说我们的先生,作为太太来讲,你要观察你的先生擅长什么,他喜欢什么,你去安排他做这些事情,他会乐此不疲,甚至很有成就感。但是如果我们给他安排的事情是他不喜欢的,他不擅长的,做了没有成绩,没有成就感,做的时候又疲惫不堪,做又做不好,所以他肯定就会怨恨,怨天尤人。那作为太太来讲,也一样。作为先生来讲,你要去发现你太太身上的长处,让她愿意做,鼓励她去做,推动她去做,她就擅长做。

据说,我有一对夫妻朋友,这个太太其实挺喜欢在家里做饭,但是刚开始做饭做得不好。先生原来学过做饭,做得又好吃又美观。那太太做完饭之后,累得要死,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弄得浑身都是油烟味儿,她还是一个读书人。那做了半天饭,先生吃饭的时候就不给予很高的评价,还批评她,说这个盐放得多了,那个油放得少了,这个时辰不对了。上来就批评,尤其有一次是请客,当着客人的面就批评,让这个太太很没面子,所以太太就不好意思了,就生气了,那以后你做,我不做了。那从此太太以后再也不做饭了,那先生只好每天做饭。当然先生也愿意做,但是时间长了,太太这个做饭的功夫算是被荒废了。为什么?因为先生没有鼓励她。当然,这个夫妻之间互相分工也是非常好的,但是这里边还有你善于发现以后还要善于鼓励他,善于表扬他,这个都非常重要。

所以,人和人之间在交流和交往的时候,应该带着成就他人的心态,用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去发现别人的长处,让他能够扬长避短,扬长补短。这样的话,在家庭生活中互相配合,就能把生活过得非常美好。在团队中其实也是这样,每个人各有各的长处。作为团队的人事部门、人事总监、人事部长或团队的领导,要对团队成员的长处和短处心里有数,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我认为在团队中,其实要注重一点,就是不能让特别能干的人过度劳累。因为作为领导人,我也带团队,其实也有这样一种心情,看谁能干了,就想把所有的工作都交给他,我觉得是有这种心理的。因为能干嘛?团队的事情、工作的事情,我们当然愿意交给能干的人。但是也要注意知人,不能让这能干的人过度劳累。那有的看似不能干的人是真的不能干吗?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我们想做的事情,让人家来做的时候他不能干,但是他本身还有能干的事情,能不能把他能干且愿意干的事情,调动出来和我们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决策者要来思考的。

有的时候我会认为,我们团队没有人才,那是因为我们自己想干的事情,你用自己想干的事情去要求团队的每个成员,你发现有的人擅长,有的人不擅长。但如果你站在他的立场上,你去了解我们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你就会发现他有很多人的才华是隐藏起来的,因为你没有给他机会。所以,作为一个领导人,我们在制定团队发展战略的时候,不能仅仅用自己的想象,“我喜欢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就来要求团队的每个成员来配合,这个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我们能把心量再打开一点,去观察我们团队每一个成员,去了解他擅长做什么,他喜欢做什么,那是不是在他喜欢且擅长的这个领域我们同样可以开拓并挖掘出新的机会,找到新的机缘。因此,不能说没有人才,有的时候人才就在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做到知人善任,没有让他们各得其所。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家长,要发现孩子的长处,让他的擅长项能够得到发挥。那作为一个优秀的家长,其实对孩子不会有强烈的期许,即使有这种期许,也是暗含在日常生活的自己的生命选择当中,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和社会。因此,经常讲一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自然而然就会对身边产生影响。

更重要的是,我们作为家长,作为父母,在珍爱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孩子的生命选择去鼓励他,去成就他,而不是事先设限。当然,如果你事先设限也可以,但是孩子如果不配合你,不听你的,你也没有办法,你也不能强迫他,更不能把他关起来或强迫命令他去改造。因为这样做的话,孩子就会与你产生隔阂。所以,只有尊重才行。

在家庭生活中是这样,在团队生活中也是这样。所谓“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我们给团队小伙伴儿、员工安排的工作是他喜欢的、能干的、愿意做的、擅长的,他一定会做起来很高兴,也很有成就感。因此,知人善任特别特别的重要。

那么,在管理工作当中,在社会管理工作当中,在基层治理、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工作当中,同样面临着人才的问题。所以我们作为上位者,如果要求我们的团队和部下都按照我的意图、我推动的内容要求去配合,有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人才不足。如果你能够把心情再开阔一点,以成就社会、成就他人为目标,带给人民以美好,带给社会安定,让社区、让百姓得到生命的益处,那你会发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他身上的长处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

所以,“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首先给我们提出的就是如何去辨别我们身边的人才,要做到知人善任。那最重要的首先是我们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逐渐开启生命的智慧。再用了解自己的这种智慧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人、观察团队、观察伙伴。在家庭生活中,观察先生、观察太太、观察孩子、观察父母长辈,我们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只盯着他身上的短处,然后到处挑人家的毛病,让身边的人活得很难受、很不自在。

“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就是夫子所告诉我们的这样的一个管理学的妙法,叫做劳而不怨。

今天的《论语治要》学习就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听众朋友的参与,谢谢大家。

识别下方二维码

即可选购《群书治要》图书

如果您感觉这档正能量节目对您有所帮助,

请将本篇节目转发到朋友圈中,

会员全站资源免费获取,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