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书本对话的公众号

儁义怎么读_儁怎么读_儁

文/计然子

常熟和江阴同属江南富饶之地,两地相隔不远,历史上两地彼此间的文化交流甚为广泛。清庚申之乱前,常熟的经济文化一度空前繁荣,这也吸引了很多江阴籍的士族来到了常熟或定居,或寓居,他们的到来又迅速融入了常熟本土文化,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报慈里赵氏祖上自江阴迁移至常熟,继而开枝散叶。旧山楼赵宗建似乎对在虞江阴籍的文化人颇情有独钟,交往非常频繁密切。这其中有江阴人季念诒,赵宗建和他结成了儿女亲家;还有江阴人吴儁(又作俊),这是本篇重点要介绍的人物。

当年的旧山楼楼主赵宗建“喜宾客,善饮酒,蓄金石图史甚富”,而如今这些“金石图史”旧物大都荡然无存了。笔者一直苦苦搜索史料,探访赵氏后人,希望能寻觅到一些当年的旧物踪迹。

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前不久,有友人仲兄出示了他的一件藏品,竟然就是吴儁篆书所题旧山楼“古春野屋”,上并有一段跋文。与仲兄畅谈于旧山楼,得其收藏经历以及鉴赏心得,颇多收获和感慨。

儁_儁怎么读_儁义怎么读

且来读一下这段跋文:

旧山楼之北轩,有老梅一株,数百年物也。庚申劫后,凡卉但尽,而此梅独存,殆有神物呵护,良非偶然。次侯仁兄重葺是轩,仍以原额嘱书,缘附数语并志焉。

甲子仲冬子重吴儁。

吴儁在跋文中提到的“古春野屋”一株老梅风情,在赵宗建的一首消寒题诗《古春野屋》中也有记载,正好与之佐证。

筑屋就老梅,梅枝破屋出。

时复著疏花,高寒有谁折。

自放山野性,早抱冰霜节。

灯影写横斜,诗梦亦清绝。

好与古为新,春意逗香雪。

那么,我们需要全面认识一下,吴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吴儁,一作雋,字子重,号冠英,清代江苏江阴人。以三绝擅长,写真尤得古法,亦工篆刻。尝客京华,为戴熙、何绍基、张穆诸先生所器重。

《江阴县续志》载:

“吴儁,字冠英,处士,擅长六法,尤工于写真,游京师,名动王公,自瑞郡王奕志以下,如戴文节熙、何子贞绍基、苗仙露夔、张穆诸名士、叶香士画师、六舟和尚达受、心皋和尚,均深相推重……

何倩作《顾祠秋楔图》,苗倩作《秋谷论心图》,称之为韵士……

晚年出都,戴文节画《春水归帆图》,叶香士绘第二图,祁文瑞寯藻、张穆、何绍基及当时名人,题咏成一大轴。”

儁怎么读_儁义怎么读_儁

从笔者手上所有的史料记载来看,吴儁生卒年不详,何时来到了常熟,在此居住了多久等信息均不是太清楚。年前曾有推文介绍吴儁在旧山楼临摹过王冕的《墨梅图》,他的临作,张鸿又临了一次。

现从以上文字看,通过史料上对吴儁的评价及所游京师交往的人的论述可以知道,他的艺术造诣也是非常了得。

上面的文字记载中儁,有两点在赵宗建的日记和诗文中也有所提及,需要啰嗦几句。

一是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赵宗建对于何绍基的作品极为推崇,多有鉴赏收藏。

在《非昔日记》中记载有:光绪四年(1878),二月二十三日,晴。体中不适。装子贞太史《金陵四十咏》石刻,惜非良工钩刻,未尽其妙。

另旧山楼曾收藏有过何绍基的《蝯叟日记》,并钤有“旧山楼珍藏”“蝯龛无赏”“铁如意人家”三方旧山楼的藏书印,这“蝯龛无赏”之来历恐与何绍基“蝯叟”之晚号有关。

儁_儁怎么读_儁义怎么读

还有一点提到的叶香士画师和《春水归帆图》,这在赵宗建的《旧山楼诗录》里也找到了记载。赵宗建的诗跋较长,“澄江吴冠英(儁)以石鼓文五铢钱见赠,赋诗酬谢,即书其叶香士所赠春水归帆图卷后,并用何子贞绍基太史韵”。

所谓的石鼓文,即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五铢钱是中国古铜币名,因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重如其文。

叶香士,即叶道芬,字君兰,号香士,嘉定人,一作吴县人。书学颜真卿,工山水、人物。

赵宗建的赠诗步何绍基之韵,一方面也看得出他对何绍基的诗文造诣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他对吴儁的在京交游,以及《春水归帆图》的来龙去脉相当之了解。全诗如下:

周宣石鼓汉铸钱,凤煮鸾翔森古篆。

多君持赠出深意,糟粕敢遗似轮扁。

墨霏黄庭妙初搨,铜炼赤仄精万选。

奚止缟带联新欢,金石作盟不可转。

何以报之无琼瑶,真率为诗胜丰腆。

况复示予佳画图,燕京橐笔曾游衍。

佳士写真敌曹霸,卑官出都嗟郑戬。

园荒三径聊言归,身外一琴幸未典。

故人为状惜别情,如练澄江梦中翦。

即今铜墨绾何日,飘泊干戈穷未免。

将军会上麟麟阁,如此丹青行自勉。

回首长安风雪时,柳折旗亭怅离宴。

杏花春雨满江南,风帆千里泠然善。

中有论交一片心,就我北窗同展卷。

赵宗建的诗中言及“佳士写真敌曹霸”,是说吴儁的工笔写真和曹霸不相上下。曹霸,唐代人,善画马,玄宗开元中已得名,天宝末常奉诏画御马及功臣像,笔墨沈著,神采生动。“中有论交一片心,就我北窗同展卷”,这是言及他们两人是一起在旧山楼北轩窗下展卷鉴赏《春水归帆图》。

赵宗建这首诗作于庚申之乱前,这北轩之窗极大可能也就是旧山楼“古春野屋”。由此可见,吴儁是在1860年之前就来到了常熟,而他对于旧山楼“古春野屋”也是非常之熟稔。

当庚申之乱的甲子仲冬,即1864年的冬天,当赵宗建重新修葺旧山楼时,“古春野屋”旧额已佚,需要重书,那自然就想到了吴儁,吴儁“论交一片心”,自然也是一口应允,他想起旧貌种种,挥笔即就。

吴儁除了在旧山楼题字,还给铁琴铜剑楼作有《虹月归来图》,他在常熟留下的许多丹青风流,至今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儁_儁怎么读_儁义怎么读

会员全站资源免费获取,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