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建党伟业》中陶泽如先生扮演的张勋刚一出场,那一身的匪气让人瞬间印象深刻,再到后来拜见溥仪,在辫子上绑风筝来放,从而逗皇上笑,身上的奴才气质又活灵活现。但是张勋真就只是电影中表现的那样,是一个粗鲁的兵匪和愚忠的大清遗老?
No.1
张勋的出身
我们先就电影展现的张勋特质谈起。这就不得不提张勋的出身。
张勋出身微贱,原名张保,江西奉新县人,投身在本县的翰林许振祎家当小厮。许振祎曾入曾国藩的幕府,光绪十六年简放为河道总督,将张保带了去当马弁。当时并无战事,河督亦不管剿匪,所以没有什么“保案”,张保亦就无法从“军功”上去图个出身,自是郁郁不乐。
有一天有个许振祎的旧部,名叫张勋,来求老长官一封“八行”,想到广西提督苏元春那里去谋个差使。许振祎倒是很切实地写了一封荐函,连同八两银子川资,交代张保转交张勋。不道张保起了坏心,等张勋来了,“假传圣旨”说许振祎跟苏元春没有交情,奉送八两银子,作为川资,赶紧另寻门路去吧!张勋信以为真,收起银子,自奔前程。张保也就开了小差,改名张勋,带着许振祎的信到了广西龙州,由哨官当到管带,就此起家了。
(节选自高阳《金色昙花》)
这样的出身和早先的经历,张勋是个大老粗就可以理解,此外,他的小“聪明”可见一斑,这点后面会详细谈,先不展开。
(历史上的张勋)
No.2
为何如此效忠清皇室?
再来探究一下,张勋为什么如此效忠清皇室,为复辟之事上下奔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自己的名声富贵,自是不消说的。此外,兵匪出身的他重情义、知恩图报,也是一个原因。早年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与光绪帝匆忙西逃。等到与八国联军谈妥,慈禧和皇上起驾回京,这一路需要有人护驾,这差事就落到了张勋头上。张勋一路上鞍前马后,慈禧也懂收买人心,一路对张勋称赞并赏赐,回北京后又不停提拔,最后,张勋当上了两江总督。
清皇室对张勋的赏赐提拔,张勋牢记于心。即便是清帝逊位、民国建立以后,张勋的部队还保留着辫子。之后隆裕太后大丧,张勋发了通电,说:“凡我民国官吏,莫非大清臣民。”
(慈禧西逃回銮场景)
No.3
复辟之路
张勋并不只是口头上效忠清室,还一直为了复辟做着各种准备。而且复辟的时机,也让张勋给等到了。
“洪宪皇帝”郁郁而终,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矛盾不断,民国政坛是一片乱象。而张勋的声望直线上升,直逼一众北洋名宿——“东海相国”徐世昌、北洋三杰“龙虎狗”(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
(北洋三杰)
可复辟非常复杂,不是光有时机和声望就能一蹴而就的。多方势力阻挠,又有多方势力想分一杯羹,张勋如何占据主导地位并不容易。
在前清当过大学士,也是仅次于袁世凯的北洋军阀二号人物徐世昌就想取张勋而代之。要想复辟,一定得取得外交承认,张勋走的是日本这条线,可徐世昌想插一脚,找了当过驻日公使的陆宗舆携带写有复辟条件的密信,去日本活动活动。
(徐世昌)
明面上还是张勋主导复辟之事,这个复辟条件自然要跟张勋讨论。
“绍帅(张勋,本文作者注),有个文件,是菊老(徐世昌,本文作者注)亲自拟的,请你过目。”
张勋接到手中,随即喊副官:“把眼镜拿来!”
戴上老花墨镜,将文件在桌上铺平,张勋用手指点着,一个字一个字念道:“复辟条件凡四款:一、拥戴大清国宣统皇帝复辟。二、设辅政王一员,代皇帝执掌政权,以曾官大学士、军机大臣,资格最高之汉人充之。”
念到这里,张勋的脸色不好看了,但犹未发作,只看了陆宗舆一眼,继续往下念:
“三、辅政王由皇帝敕任,任期十年,得连任。”念到此处,没有声音了。过了一会儿,才抬眼问道,“菊老有几位小姐?”
“两位。”万绳栻答说。
“大的多大?小的多大?”
“大小姐出阁了;二小姐庶出,还小得很呢!”
“怪不得了!”张勋看着陆宗舆说,“我看菊老将来不但封王,还要兼一个公爵:承恩公。”
陆宗舆愕然不知所对,万绳栻与胡嗣瑗亦觉得出语离奇。及至张勋把那通文件倒过来,往外一推,看清楚了,方知是挖苦徐世昌。
原来第四个条件是:“皇后聘汉大臣之女充之。”所以张勋要问徐世昌有几个女儿。听说他庶出的幼女,年岁与溥仪相当,则不问可知,刊此一条是为自己留后步。照清朝的定制,皇后的父亲例封“承恩公”。张勋虽是老粗,也知道这个规矩,特为幽了徐世昌一默。
再下去话就更不好听了,“照这个条件,复辟不过成全徐某一个人的功名富贵而已!”他说,“对清室有什么好处?”
“绍帅!绍帅!”陆宗舆不胜惶恐地说,“你完全误会了——”
“我误会什么?混了那么多年,谁能吃几碗饭,我还能不知道?”张勋越说越气,陡地将桌子一拍,“莫非就是他能当辅政王,我张某人就不够资格?”
(节选自高阳《金色昙花》)
张勋虽是老粗,但也聪明着,看出了徐世昌的小心思。他也由此明白,自己的资历比之徐世昌等北洋大佬,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所以他想到一招,请了康有为出面为自己游说,探探各方大人物的口风。可惜小聪明有,大智慧无,相比这些想尝鲜又不愿惹得一身腥的老油条们,张勋还是稍显稚嫩,而且对大局的分析太过乐观。
No.4
复辟之阻
一得到这些大人物口头的“称赞”与“支持”,张勋便迫不及待地准备放手一为。借着黎元洪请他入京调停,化解总统与总理矛盾的机会,张勋带了5000辫子兵北上,名为调停府院之争,实则准备复辟。
先来看看大佬们如何看待张勋进京。
当黎元洪苦苦要求帮忙时,王士珍只能替他出个主意,召张勋入京调停。
张勋要搞复辟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复辟亦非旦夕间事。以袁世凯的实力尚且不敢贸然从事,先要炮制“民意”,来一段“筹安”的前奏曲。到那时,尽有打消他的办法,眼前如能利用张勋,是抵消“九省皆反”的督军唯一的对策。黎元洪与他的智囊密商后,决定接纳王士珍的建议。
……
张勋自以为行辈与段祺瑞相等,而且不日就会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便自贬身份,所以直呼段祺瑞为“芝泉”。他说:“芝泉,你亦是大清朝的大臣,对于恢复清朝祖业,想来不致反对吧?”
“现在谈不到此。”段祺瑞说,“黎元洪不下野,什么都谈不到。”
……
第二天一早,张勋去拜访徐世昌,这就比较客气了,口称“菊老”,说是特为来“请教”。
“请教不敢当。不过,绍轩,复辟虽是好事,时机未到。主要的是友邦方面,很不大热心。”徐世昌说,“你对曹润田,实实在在是误会了。林权助那里,是我叫他去试探的,林公使不等润田开口,自己就表示要派人跟你去解释。这件事,你不能怪润田。再说陆闰生到日本,扫兴而归,这你就可以想见日本的态度了。此外美国公使芮恩施,两次去见黎黄陂,也表示不赞成中国的政体有什么改变。绍轩,兹事体大,千万慎重。”
(节选自高阳《金色昙花》)
(黎元洪,姜武饰)
(冯国璋,冯巩饰)
这些政坛老狐狸早已看出如今的局面,复辟还远没到时候复辟,又不愿落下个不忠的名声,毕竟都在前清任重臣,受过恩惠。所以他们虽然口头上都支持张勋复辟,实则都不愿现在插一脚。不但不愿插足,反而打算着靠张勋复辟来显自己的声望,段祺瑞便是如此打算。
No.5
复辟之败
张勋前脚刚在紫禁城辅佐溥仪恢复帝制并昭告天下。段祺瑞后脚就发起讨逆军,讨伐复辟。最终,战场上没打过,人心又不得,张勋匆忙逃到东交民巷,藏匿在荷兰公使馆,复辟闹剧落幕了。
(段祺瑞,赵本山饰)
此番过后,段祺瑞携讨伐复辟的大功,声望一时无二。徐世昌等人继续当着满清遗老,而且因为口头上支持复辟,所以仍然获得清皇室的好感,毫无损失。然而,一心为光复清朝的张勋下野了,从此远离了政治中心。
孙中山先生发起辛亥革命,使得进步的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腐败无能的封建王朝是阻止中华民族复兴的一座大山,复辟的想法自然是愚昧且无望的。但是与同样有此妄想的徐世昌等人相比,愚忠、心口一致的张勋,或许多少能得到别人的同情。
《金色昙花》
点击二维码,查看电子书
会员全站资源免费获取,点击查看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