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心、修身、敬祖先、孝父母、敦手足、正家室、务耕读、和族邻、择师友、维风俗

都昌县城余家厅,坐落于老牌的都昌实验小学的对面。一代代的稚童背着书包上学放学,便记住了余家厅这座说不上很起眼的宅院。余家厅的建成距今已历170余年了,它如今的确变得苍老,行将随着崛起的新城而凤凰涅槃。“偎依在你的身旁/屏吸你清新的气息/瞬时/一切苦烦忧愁都淡淡飞逝/温馨的梦悄悄留在心田……”这是余家厅第六代后裔余更新以女性的柔情吟咏梅花的诗句,其实道出的何曾不是散居各地的300多余家厅人对故居的眷恋情愫。

建厅之祖

余家厅的始祖是余全埙(1824-1886)。余家厅建造于清代同治年间,距今170余年。

芗芗的花园_芗怎么读_芗芗老公

余家厅正门

余全埙的父亲余以宗,按余氏宗谱十万公辈系来叙,属第七十六世。余以宗取号“华堂业儒”,有些文雅别致,清代例授其登仕郎。他生四子,名字中全含了有“土”字旁的字,分别叫余全埙(壎)、余全墀、余全垣、余全堈。老大余全埙同妻子揭氏从北山的跑马巷余家嘴迁居县城陶公庙(现实验小学校内),开始在徐家祠堂借住(一说在曹氏宗祠地基上搭茅屋栖身),徐家祠堂抗日战争时毁于日寇的飞机轰炸。余全埙也是个读书人,靠帮人写文书,做讼状为生,揭氏开了家豆腐坊,连带着养猪种菜。夫妻俩勤俭持家,渐渐在县城站稳了脚跟。待有了一些积蓄后,便买了陶公庙对面的一块宅地,着手建造余家厅。

芗芗的花园_芗芗老公_芗怎么读

天井

余家厅处邵家街与金街岭的交汇处,正门坐南朝北,有下厅、上厅、后厅三进,第二代余忠镇加建一厅,便形成了四口天井的规制。厅堂的两侧各有正房、厢房和厨房。后厅的正房还设有两层,用固定木梯上下。厅西外有块空地,四周栽种过皂角树等花木,是居家的晾晒之处。大门前本是余家的前院,是逢年过节的欢娱地,也是红白喜事的操办场。砖木结构的余家厅,没有精致的雕梁画栋,本就是居家过日子的宅用。据传余全埙在邵氏宗祠借住过很长时间,他的两个儿子都是在邵氏宗祠降生的。未及余家厅完全竣工,在邵姓人家的催促下匆匆迁入。余家厅不同于余氏宗祠,它纯属民宅,但在上厅有供奉着先祖的神龛。岁月激荡,时代变迁,在板壁的上方,更有后裔张贴着毛泽东的画像,书着表达心声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中门的木门槛足有半米高,柱上挂着一幅对联:“愿为家园成桢干,担负加重岂足论”,这是余家厅的第三代余 墨芗在1939年农历正月抗战乱世,携家出西郭避难途中,喜闻五孙余港三降生而吟的一首七律中的末句。“桢干”者栋梁之意,可见老先生其寄意殷殷。在神龛侧柱上也有一幅长对联:“余厅英贤辈出弘扬家风创伟业,熏陶翰墨妙笔永葆书香传万世”,这对联说不上工整,单看横披“勤奋追求”便知透出的文化气息是当代的。经百余年沧桑的余家厅,后人几经修葺。居家过日子的余家厅人在小处的拆建腾挪中,将人间烟火味深浸其间。余家厅最新的一次改修是二00五年十月,一块镶嵌上去的书写着“余家厅”三字的青石板宅楣,记存下了这个时间。水泥抹过的正墙,覆盖着的不仅是风雨侵蚀痕迹,也让古朴失了不少风韵,但厅石下正门的红石自然是原件,门柱、门楣、门凸呈现出精致的图案和造型,成为余家厅人梦中乡愁的入门券。

芗芗老公_芗芗的花园_芗怎么读

简易窗棂

建造余家厅的余全埙殁后葬黄家湾,1980年清明节前后,余家厅后裔立碑修墓,追思其庇佑之德。

彰德之匾

一代代余家厅人将“备德践道”与“急功好义”的祖德铭记于心,施之于行。这八个字源于余家厅第二代人分别所获民国总统(主席)褒授的两块匾额。

芗芗老公_芗怎么读_芗芗的花园

临余家巷处墙

余全埙生两子三女,长子余忠铎(讳建寅),次子余忠镇,俩兄弟是余家厅励精图治、赓续家风的一代。兄弟俩成家立业分家时,弟弟余忠镇居上厅,哥哥余忠铎礼让着居下厅。1993年版《都昌县志》对余忠铎列有简略单传:“余忠铎(1846-1927),又名阳谷,都昌县城人。清宣统元年(1909)荐举孝廉方正,应省城取第一名,旋赴礼部验看考试,赐六品备服用。因时局动荡,辞职归里,致力开辟学校教育,尤热心推行女子义务教育,于都昌首创义务女学,并亲自执教。1912年曾以创办女学,推行义务教育而获民国大总统授'备德践道'四字匾额。”《余氏宗谱》载授匾时间为“中华民国十一年九月”,此时的“大总统”为黎元洪。此匾在大书的“备德践道”之后有长长的褒词:“孔门德行之科,允矣首选;鲁殿灵光之颂,岿然独尊。原敦百行之先,望重十室之邑,并而有之不可及也尔。都昌绅士余建寅,圭壁持躬,斗山著望。王众讲学,生徒废蓼莪之诗;孔奋食贫,妻孥味菜茹之苦。田能续命,施若青州;厦可庇寒,顾宏杜老。识衡阳为人者,拜下凝之;论子产为惠人,名高东里。如此行谊,合于褒扬,于戏!读汉代独行篇,如闻警亥;图洛社耆英像,能道姓名。界以契题,光乃门望。”如此长的褒词,在《余氏宗谱》收录的原文并无断句,我们试着标出句逗,体悟到对所褒匾主余建寅(即余忠铎)名望的推崇之至。匾文汪洋恣肆,引用东汉时的孔奋带着妻孥茹苦含辛、唐代的诗圣杜甫祈盼广厦庇寒、南朝时的刘善明开仓救青州饥荒、衡阳太守刘凝之甘守清贫、春秋时的政治家子产惠人名高、北宋欧阳修洛阳结诗社云集耆英等典故,诠释余忠铎“备德践道”之内涵。余忠铎的人生始终在“践道”,他娶黄氏生四子一女。黄氏在1882年27岁时病逝,时年36岁的余忠铎没再续娶,直至享年82岁时辞世。

余忠铎的弟弟余忠镇(1858-1944),号云谷。关于他的人生履历有如下载录:例贡生,侯选直棣川州,曾任都昌工艺所督办、县甲局警察局襄办、城自治董事会总董、都昌统税征收局监察。余忠镇是民国初年都昌县城有名的中医,精湛医技全凭自学。他医德高尚,有钱人家请他上门诊治,他会坐着接他的轿子去;穷人家甚至讨饭的找他看病,他热忱相待,不但自己看病不收钱,还在开的药单上方圈上个“免”字,让患者到他家人所开的药店免费抓药。逢到灾殣年,他开仓赈贫,在东门、北门摆锅煮粥施救。民国十五年(1926)得京城“急功好义”匾额暨银质褒章。民国十五年已无“大总统”一说,当时担任国民政府代主席的是谭延闿。余忠镇取汪氏生四子二女,殁后葬余家厅对面的古街园,1978年因县实验小学扩建迁墓至黄家湾下首己地。

芗怎么读_芗芗老公_芗芗的花园

后厅屋顶

“备德践道”“急公好义”两匾现今不存,但其彰显的余家厅人的品行世代长存。

逾厅之垣

余家厅的第三代有兄弟八人,名字中都含了“垣”(或同音“元”)字。垣者墙也,他们一个个逾越人生之垣,在那个特定的朝代更迭之际,各自让厅外的壁垣遮蔽人生的风雨,绽放众多的灿烂来。

芗芗的花园_芗怎么读_芗芗老公

余墨芗瓷像

余家厅第三代声名显赫者当是长房长孙余墨芗(墨香),名翰垣。在1993年版《都昌县志》“余忠铎”单传篇,附着了其长子余墨芗的生平:“余墨香(1869—1943)受其父熏陶,1911年于江西优级师范博物科毕业后,亦毕生以教书匠为业。曾于1912年受聘任南康府中学堂校长三载,1915年始于返县任县立高等小学校长十载,其间创都昌教育会,兼会长三届六载,获省教育厅特颁一等一级褒状。旋继任县教育局董事。1935年再度以致力学校义务教育,任襟带乡中心国民学校校长,并获省教育厅银质奖章(一说一等一级褒奖)。”民国初期,是都昌教育“废科举,兴新学”的转轨期,余墨芗作为一代教育名流,为全县教育革除科举时代遗留下的陈旧教育思想和方法而“备德践道”芗怎么读,桃李满园。

芗芗的花园_芗芗老公_芗怎么读

余墨芗夫人石瑛瓷像

余墨芗的二弟余墨垣(1871-1904)、三弟余经垣(1874-1919)有一技之长,擅饼糕业。四弟余伦垣(元)留学日本学法律,官至数县县长,成为余家厅第三代的骄子。余伦元是清时邑库生,官费咨送留学日本政法大学,法律本科毕业授日本法学士。民国元年回国被选为省议员,任江西外务局监察政治部参议署理,江西高等审判厅民庭长、交涉科长署理、江西余干县知事。民国四年(1915),复业日本考察,回国后应第四届知事考试取知事,分发山西任用,历任天镇、安邑、黎城等县知事,民国十七年(1918)调任江西黎川县县长。次年逝世,享年66岁,柩停安徽皇墩。

芗芗老公_芗芗的花园_芗怎么读

余培元旧照

余忠镇这一支族其长子余培元(1878-1943)也是民国年间都昌教育界的一个风云人物,在他的人生履历中有诸多的都昌“第一”:第一任图书馆主任、第一任县教育局局长。《都昌县志》对其“教育人生”列传载录:光绪二十九年通过科试,拟次年参加岁考,旋因科举废,转考入江西省立中学堂,继又入豫章法政专门学堂攻法律。学毕,获司法部颁律师证书。因虑于社会文化荒废,法律不张,而转事教育。1912年投江西文事局(次年改教育局)任科员。1915年经其一再请求,准返县义务女校,致力教育实业,并被委为县教育公所学务委员兼县义务女校主任。1916年7月县办劝学所任所长,1917年又兼任县视学。是年,因勤于劝办学校,受浔阳道尹亲颁褒状。1918、1919年又连续获省颁银质、金质奖章各1枚。1920年再获中央教育部颁四等奖状。同年10月,与共产党人刘聘三等协力创办县国语讲习所、师范讲习所,并兼主任和主讲员。1923年8月,省教育厅加委他连任县劝学所所长兼县公立图书馆主任、国语研究会会长。1923年10月,余培元以推行学校教育,又获教育部颁发三等奖章。1924年2月,县劝学所改教育局,余培元被教育厅委为都昌首任教育局长。1926年,共产党人在都昌创办平民夜校,余培元大力赞许。1927年4月,他辞去教育局长一职,力荐共产党人刘越接任,自己则潜心于平民教育的实施。他还以县政府委员、教育局委员兼任襟带乡中心小学校长数载。

芗怎么读_芗芗的花园_芗芗老公

余星垣夫人张银肖旧照

我们依时序如此详细地罗列出余培元30余年的教育人生,既为都昌民国时期教育的变迁轨迹找到了亲历者的见证,也感念余培元为推进都昌教育顺时而变那份无暇一日的孜孜矻矻。

芗芗的花园_芗芗老公_芗怎么读

余紫垣、汪玉仙夫妇

余忠镇的次子余星垣(1884-1938)、三子余紫垣(1888-1968)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余紫垣在民国时曾任本邑保长、冬防队队长、饼业公会理事长等职。四子余斗垣(1894-1930),1920年毕业于国立山西大学法律本科并得法学士学位,曾任都昌县女子学校校长、县立高等小学校及师范讲习所任教职,在南昌、景德镇、都昌等多所学校任教,后投身国民革命军从事文职,36岁英年早逝。

芗芗老公_芗怎么读_芗芗的花园

作者(右)在采访余家厅第五代余港三先生(左)

余家厅的第三代“八垣(元)”展拓,各夯其实,特别是余墨芗、余培元在那个年代,为都昌教育这方园地左冲右突、躬耕不息,堪为时范。

会员全站资源免费获取,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