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0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黑德斯

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文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所给材料为三则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要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强调读书要有选择性完美暂停,而选择什么样的书,怎样选择,都需要慎重的思考;“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强调读书要懂得坚持,有时努力有时放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即使读书很长时间,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三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读书”,“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实际是让考生结合材料阐述自己对于“读书”的思考和感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法)阿尔贝·加缪

②一起向未来!—-2022北京冬奥会口号

上面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是依据名言,所以审题的关键应该是对名言的理解。理解加缪的这句话关键要理解“走在我的后面”“走在我前面”“走在我的身边”的象征意义,理解时,可结合“我可能不会引路”“我可能不会跟随””“做我的朋友”,即加缪是在建议别人不要盲目崇拜他,也不要试图改变他的观念,但是他愿意和任何人交流,做朋友。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与朋友,或是陌生人交往,应该尊重对方,但不趋从对方,更不该企图领导或改变对方,而是应该平等的交流。作文时要注意同时照应“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和“不要走在我前面”。

完美暂停指令怎么打_完美暂停_完美平台的暂停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篮球比赛中常见这样一种现象:在比赛关键时刻或是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教练常常通过“叫暂停”布置针对性战术,或者给队员鼓劲加油,以图达到扭转态势、改变局势甚至奠定胜势的目的。

同篮球比赛一样,很多事情随着事态的发展,势态会有变化,过程会有起伏,需要适时按下“暂停键”,及时作出调整,有效进行调节。

上述材料能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由篮球比赛中的“暂停”拓展开来,生发联想。在发展态势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按下“暂停键”,及时止损,扭转发展态势,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发展态势可以分为外在态势和内在态势。外在态势即看得见的、可以感受到的客观存在的情势;内在态势是指个人思想的变化,即一个人思想、人生理念、价值追求被扭曲,发生了不利于自己的完美人格塑造和道德修养。无论哪种发展态势。只要及时按下“暂停键”都能出现向好的发展趋势,或出现好的发展结果。

【参考立意】

①适时“暂停”,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

②“暂停”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③驻足总结得失,方能走得更远。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寞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

材料二:

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团比赛中,王曼昱替换受伤的刘诗雯出战,帮助中国队收获女团冠军。此前知道自己被定为P卡选手(替补运动员)后,王曼昱一开始有些失落,但她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封闭训练时就在每个细节、每个环节上按参赛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准备着在队伍需要自己的时候上场,为国争光。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用于校刊“青年修身论坛”栏目投稿。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次作文题共两则材料。第一则是理论材料,来自《论语》,意思是,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强调了真本领才是最值得看重的。第二则是事实材料,来自乒乓球运动员王曼昱,虽然一开始被作为替补队员,但她没有闹情绪,而是认真训练,做好每个细节,最终在东京奥运会上帮助中国队收获女团冠军。第二则材料是对第一则材料的具体诠释。

题目要求我们写一篇文章给校刊“青年修身论坛”栏目投稿,注意“修身”一词的暗示,它提示我们,写作中主要是思考在人生低谷时期应当有什么样的心态,应当有什么样的做法。无论个人还是国家,谁都不是一下子就能抵达巅峰,都需要在过程中走好每一步路,打下坚实基础,才会迎来最后的辉煌。在困难、挫折面前,要始终心态平和,努力做好该做的事;在低谷中更要怀有信念,做好准备,这样才会有高光时刻的到来。

参考立意:

1.做好自己,静待花开。

2.夯实基础,铸造云梯。

3.不断完善自我,迎接高光时刻。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明确提出绘画要“致广大,尽精微”,即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首先要从整体入手,观察绘画对象,进而抓住其精神实质、内在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细节进行概括和取舍,从而造就既有广大意境又有精微细节的画面。

徐先生对绘画的要求既在艺术领域给我们带来启发,也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给我们以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由材料和写作要求组成。

材料部分着眼于著名画家徐悲鸿的艺术主张—一“致广大、尽精微”,并要求考生联系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写一篇文章。

什么是“致广大、尽精微”?材料已经做出了解释:在绘画创作时,先着眼于整体,进而抓住其精神实质、内在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细节进行刻描。在这样艺术主张的引导下,画家可以创造出既有“面”,也有“点”的艺术品。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的富庶与繁华,同时,画面中的车马船、人、建筑形态各异,细致入微。可谓做到了“致广大、尽精微”。

其实,“致广大”“尽精微”并非徐悲鸿之原创,所指也并非艺术领域,其语出《中庸》,意指通达广大之境而又极尽细微之处。“致广大”与“尽精微”,二者看似矛盾,实则是辩证统一的。考生在写作时要把握好二者关系。

立意:

1.“致广大而尽精微”,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2.胸怀大局,脚踏实地。

3.尽其“精微”,方能致人生“广大”之境界。

会员全站资源免费获取,点击查看会员权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